歷來,在充滿變數的年代,能夠成為最終贏家的人,通常都是在天下混沌之時,有先知先覺之眼光,有敢為人先之膽力。而后先行一步,義無反顧,在大趨勢日漸明朗之時,才得以一呼萬應,最終成就大功大業。
移動互聯網大潮,數年來之所以仍然沒能形成足夠成熟的商業新生態,是因為這一波的變革,相比PC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變革,來得更加深入和徹底!
PC互聯網的變革,只是思想和觀念的變革,電子商務的崛起只需要改變人們消費的方式。而移動互聯網要變革的,遠遠不只是消費方式,還是社會觀念、生產方式、組織形式、流通渠道、工作方式和分利模式的全面變革!
大立,必先大破;大破,而后大立。不讓擁有主體資源的既得利益者走到真正無路可走,他們是不會俯下身段來思考和推動深度改變的。而移動互聯網興起之后的第一個任務,就是快速顛覆,讓傳統模式無路可走。今天無論是實體經濟還是傳統電商,都已經走到一個比較尷尬的境地。我們已經沒有多少可以傲慢的本錢!
此時,一群生于80后、90后的年輕人,尤其是家庭主婦,借助移動互聯網帶來的便利,敢為天下先,主導并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——微商。數年中,竟然發展到5000萬人的規模,用非常簡單的分利機制,在沒有平臺和第三方保障的情況下,實現了年在線成交“轉賬”5000億元之巨!
傲慢,沒有出路。變革,才有未來!然而如何變?難道讓天底下所有的老板們都向年輕人一樣去做微商,難道讓天底下所有的企業都去組建微商團隊,都去刷朋友圈,都去學會在微信群里面講課和發紅包?
每當筆者想到這樣人人微商、家家微商的場景,就會覺得那是不可能的。如果科技和商業發展到今天,仍然需要我們每個企業家除了做管理、做生產,還要花大心思去做營銷,管銷售團隊;社會分工到今天還需要我們像過去那樣成為全能型的人才,還不能進一步細化社會分工,形成更大的生態合力,那么只能說明我們還沒有找到******的模式,******的狀態!一句話,還沒有把移動互聯網用好!
在沒有找到******的模式之前,唯一不變的就是變。然而,變革歷來是最兇險的。既得利益者與草根的區別是,草根可以橫沖直撞,義無反顧,反正我本來什么都沒有。而既得利益者則不同,投鼠忌器,瞻前顧后,必須變,又不能亂變,一定要在子彈打光、糧草用完之前找到新的良性的出路!
那么,路在何方?筆者認為,找路之前,先找對方向。找對方向了,偶爾走點彎路,偶爾摔一兩跤,都無傷大局。今天的微商,就是方向對了,路還沒有走好,所以盡管質疑聲音不斷,微商始終一路向前;所以盡管一路向前,微商仍然避免不了磕磕碰碰,始終未成大氣候。
所以今天最大的機遇,就是學習微商的方向,但不能照抄微商的老路!
方向是什么?方向就是變革大潮中,那些始終不變的元素,那些最終決定成敗的關鍵元素。筆者認為,在這一波移動互聯網社交電商大變革中,有三個元素始終不會變。照著這三個方向走下去,用心經營,可事半功倍!這三個元素就是:分銷模式,平臺思維,工匠精神!
1.人人分享,人人分銷大勢所趨——分銷模式
移動互聯網對于商業最大的變革,一是流量去中心化,二是激活個體零散時間。讓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參與分享、參與推廣、參與服務!今天要在移動互聯網時代開創商業新模式,忽略了調動個人的流量和精力,一定難以成大事。而要調動個人的能量,就必須深入去研究和落實對個人的激勵和管理。因此,《社交電商社群管理學》將會是的一門前途無量的管理科學!
可以這樣說,誰能夠在今天,用移動互聯網,用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,調動每一個人的零散流量和時間,誰就會成為這個時代最大的贏家!
2.平臺才是社交電商最終的歸宿——平臺思維
盡管數年來的主流微商模式始終沒有形成平臺化,盡管數年來,從事平臺化社交電商探索的少有成功的案例,筆者今天仍然要說:平臺,平臺化,才是社交電商的最終歸宿!
惟有平臺能形成健康的監督和服務機制,惟有平臺能夠沉淀粉絲形成良性發展,惟有平臺能夠承接高達10萬億,甚至數十萬億的社交電商市場!
平臺化,也是深化社會分工的基礎。平臺是匯聚產品,匯聚人脈,匯聚能量的地方,也是分配資源,分配利潤,分配任務的地方。
有必要強調的是,這些平臺是一個個建立良性分享機制和服務機制的流量中心。他們依托的基地決不是微信。微信官方,數年來,對社交電商平臺的態度堪稱傲慢,甚至可以說是無情。筆者斷言,微信最終只會是社交電商舞臺的一個重要渠道,微信今天的商業思維和包容力,承接不了未來十萬億級的社交電商市場空間。因此,今天探索平臺化,不能把所有希望和渠道都建立在微信平臺之上。
開發獨立APP將是未來社交電商平臺最普遍的做法!這也符合流量去中心化,權力去中心化的趨勢!
3.再牛B的模式都離不開好產品——工匠精神
商業萬變不離其宗,回頭還是需要好產品。然而,模式和產品是分不開的。經常有朋友說:“不管商業模式如何變革,我只管埋頭做好產品,做好品質就一定不會輸。”
沒錯,以中國市場潛能之大,只要你能夠做出好產品,就一定會有不錯的未來。然而,未來,好產品絕對不是閉門造車能夠做出來的!智能化的時代,工匠技能不是關鍵。個性化,大數據,才是生產的決定性要素。沒有模式和平臺的數據支撐,產品生產很難精準高效。
更重要的是,我們必須看到,今天中國的實業不是做不出好產品,而是不敢做高品質的產品,因為沒有良性銷售渠道。如果我們用了好材質,用了新技術之后,仍然需要去電商平臺上燒流量、搞競價,仍然毫無勝算,誰愿意去創新?誰愿意去追求極致?!
因此,我們需要更好的模式,更良性的平臺,讓優質產品脫穎而出。讓做生產的人專心做生產,讓有工匠精神的無后顧之憂,這才是科技發展應該有的變革和趨勢!
人人分銷(人人分享),社交電商平臺化,就是工匠精神最好的保障!沒有前面兩點的保障,工匠精神就很難百花齊放。有了社交電商平臺的支撐,工匠精神就會全面激活,越玩越high!